2017年2月19日

故事,無價

#7/365

最近開始嘗試「以物易物」。

第一次,
是打算用我們種的菜換手工皂。

那時候還不大懂得以物易物的哲學,
內心一直在換算一塊手工皂的價格大概要換多少菜給別人。
後來因對方家裡已有了同樣的菜因此交易失敗。

那時明白了:
以物易物,也要換得巧,
換得到彼此「真正的需要」。


第二次因緣際會,
用菜換到對方的手作巧克力磚與無毒蘋果數顆,
滿載而歸的結果完全出乎意料,
還意外知道了原來朋友很會做手工巧克力。

那時候學到了:
以物易物的價值已超越價格本身,
更多的是挖掘到「熱情」與「故事」。


第三次,
用菜換了對方自家種植的無毒馬鈴薯,
對方是共學團的夥伴;

第四次用菜換了兩塊手作藍莓派,
對方是第一次見面的新朋友,
交易同時,還在他們家玩了一會兒。

這次,
以物易物對我來說,
更像是「友情的延續與展開」。


因為信任對方也信任自己,
因為喜歡著彼此細心呵護的事物,
因為希望用自身專長與時間取代貨幣,
所以,以物易物。

古早時代就已經存在的「以物易物」,
因為貨幣出現而逐漸被取代,
在那之後,所有物品開始有了自己的「身價」,
物品、土地、房子、人⋯一切都開始有了身價之分。
我們的身價可以換得什麼,
成了鎮日辛苦工作的意義。

「以物易物」恰好打破了身價的框架,
人與人之間的「故事」,
成了所有交易的基礎。

撇開交易不談,
我們多久沒有仔細聆聽
身邊的人所擅長的、所遭遇的、所願意貢獻的 「無價的故事」了?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