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19日

棍子與蘿蔔?

今天與公司主管們討論到,棍子與蘿蔔孰輕孰重的問題。

回家路上,反芻今天經歷的一切。忽然明白我在教會的初級會擔任事工,每次討論到教育小朋友的方式的時候,為什麼不鼓勵棍子、也不鼓勵蘿蔔。

記得初級會會長團在開會時,也曾經討論過類似的問題。一位老師,也是個媽媽,她提到一個疑問:女兒在學校都會很聽話、遵守老師訂下的規矩。但是不知道為什麼,回到家就好像變成另外一個人,沒了規矩。於是她提出個討論:「教會的初級會上課,我們要不要也來訂班規、或是放一張小朋友的名單,最乖的小朋友可以得到小蘋果貼紙呢?」

會長也是兩個孩子的媽,她說她也曾想過類似的問題,也問過支聯會的初級會會長團,當時她們的回應與建議是:

「如果孩子是因為有蘋果才願意聽課,那如果沒有蘋果的時候,她是否仍會理解這件事的重要性?教會的原則與屬世教導的原則不同的地方在於:我們並不是追求孩子們立刻乖巧的、安靜的遵守著老師的規定,而是讓他們真正理解真理與教義,就長遠來看,這比乖乖上課更為重要。」

如果孩子是因為棍子或蘿蔔才改變行為,那終究還是在引誘下而來的。

每個孩子都有美好的靈魂,這是每次在他們犯錯---更精確的說:做出與大人/前輩/上司期望不同的行為時---我常遺忘的。我常遺忘了解他們為什麼決定這麼做,我也常遺忘試著思考在他的角度看到的現況是什麼。

所幸,只要用心理解和溝通,好像會發現新大陸般,又有了完全截然不同的想像。我發現它們也不完全理解環境的變化、也不完全理解每個決定的原因。在互相坦白與了解的過程中,需要很大的耐心,我們是,她們更是。那麼是不是有時候我們自己做的溝通也太少了呢?

我想是的,公告、宣布、規矩、制度,都不等於「溝通」。真正的溝通是要時間、同理心、以及堅持的。

「用心的理解,用心的幫助他們了解整體的狀況、幫助他們判斷現在的環境、堅持做對的事。」有時候光是反覆做這四件事,就夠讓人想棄械投降了,哈哈!但是,最後,當他們發自內心的尊重和認同該有的標準時,我知道一切都值得。

幫助他們發自內心的尊重並認同,而非只重視工具或形式的選擇,這大概是我必須持續學習的。

尤其現在要有孩子了阿!


感謝教會初級會的事工帶來的啟發,在工作或家庭,也許⋯都很受用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