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4月20日

讓人惡夢連連的「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」

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的圖像

花了約一週,很快就讀完了這本書,雖然得了很多文學獎,但這本書可以如此好讀、好進入,字又很大(什麼鬼!?),整個就是很真性情。

引述Annobi上對這本書內容的描述介紹:
來自巴基斯坦的成吉思在美國過著許多移民夢寐以求的生活: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,?身曼哈頓財務管理菁英的行列,還跟家境富裕、氣質高雅的女同學談戀愛,擠身紐約上流社會。但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,一切都變了,成吉思的自我認同陷入劇烈的掙扎。
這種真實事件之下的身份認同探討讓我很感興趣,看到「自我認同」這四個字讓我整個毛都豎起來,畢竟我自己身份認同一向有點問題,一直不停的在找--與其說找答案,不如說參考別人是怎麼想的。

讀完後有三個深深的感觸:(以下無雷)

1.

看完很後悔大學的時候我怎麼沒去參加反戰的行列。

當年記得我好像大一或二,系上很多學長姐、教授(印象很深刻,郭力昕教授也去了)都去了中山堂前靜坐抗議,抗議美國小布希確定宣戰。

我當時傻呼呼的,無法確定怎樣是對的,只是覺得美國人遭受了這樣大的攻擊,是令人很痛心的,特別是電視一幕一幕的重播那些人們從高高的樓上摔落下來的情景,我單方面的感受到的是:那些失去至親人們的痛。

於是我以為,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,「某些」決定是必要的。當時我並不覺得小布希有錯。

但後來--應該是過了這麼幾年--讀了「行過烽火大地」、「追風箏的孩子」等那些「地球另一端」的觀點,我才真正覺得,有那麼一些觀念,我們可能都被媒體或主流的論點給影響了。甚至開始感到,有點Shame on me。

為了權力這回事,我忘記了生命的尊嚴。Shame on me。


2.

書中描寫巴基斯坦人在美國的尷尬情愫,超精采。放大到國際來看是如此,其實只要是身為遊子都曾經有這樣兩難的情緒。

我一個海邊高雄妹,在台北的時候,曾經想拼命證明高雄人的優秀;但在高雄的時候,又想證明汲取了台北的一些什麼而回來,有那麼一點優越感。

那樣的尷尬無形中很難避免,但又會被我刻意迴避。

身份認同的問題,在接觸到不同文化的時候,尤其明顯。


3.

結尾讓我很震驚!!!!!震驚到昨天都在做惡夢,書裡的東西都變成電影跑出來了~~~

當然,因為作者讓我們自己決定結尾,所以,我發現我也被我的主觀成見影響了,我開始比較相信巴基斯坦一點吧我猜...



總之!很好看。




4 則留言:

  1. 真誘人的心得。我最近想一鼓作氣看完路西法效應。
    關於城市認同,我男友坐在高捷一直跟我聊台北經,
    但我卻不覺得高捷上沒甚麼廣告,是甚麼蕭條之景。

    另外,菲妳有寄明信片給我了嗎,想說你之前有提;
    我打算要是有出國再讓我的明信片坐船去你公司哈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@Sylvia,

    GOD~~~我還沒寫!!!!

    哈哈~~
    歡迎你再寄給我~~~
    我會趕快寄啦XD

    回覆刪除
  3. 非常好看的書
    我贊成 "世界上為了權力這回事,忘記了生命的尊嚴"

    路人Francis

    回覆刪除
  4. @Francis:

    謝謝你來~
    你提到的那句~是我整個過程中最震撼的部分
    很印象深刻柳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