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2月1日

廢墟本


這幾天年假,看了「廢墟本」,詳細的內容簡介可以連結過去博客來BOOK館瞧瞧,但簡單來說:

就是一本介紹日本一些廢墟建築的故事的書。

作者:
中田薰 Text by Nakata Kaoru
中筋純 Photo by Nakasuji Jun



引述博客來的一段小 summary:
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廢墟,看似荒涼破敗的東西,也可以成為豐厚的閱讀文理、華麗的風景。這一切的不完整究竟是種令人驚異的美感,或者預言?──所有的感受都將取決於你。

◎ 不知主宰過多少生與死的廢棄醫院手術室
◎ 多少纏綿與偷情外遇上演的汽車旅館廢墟
◎ 曾經承載多少歡樂記憶,最終卻以蕭瑟終結的大型遊樂場廢墟
◎ 連借居的流浪漢也在此上吊自殺的詭異廢棄山中飯店
◎ 青苔、植物盤據,形成詭異美感的廢棄小學分部
◎ 彷彿居民才剛剛離去,完整保留30年前時空質感的濱海度假村
◎ 氣氛詭譎,讓人不敢深究照片細節的廢棄工廠辦公室……

嗯,別說是這些文字,光是以前我用想像的、路過所看到的,「廢墟」好像總是充滿著很多凡人所想像的負面能量,遠觀就會有許多想像:鬧鬼、兇殺案、屍體、遊民....

還沒能近觀大概就有上千上百個 No sign 跟自己說:「生人勿近」。

但就我所知,其實有很多「廢墟迷」,就是選擇用近觀的方式,瞭解這片奇異的風景。而我這個膽小鬼能夠這樣「近觀」廢墟,也大概拜這本書所賜了吧。

也難怪這幾天年假晚上讀著讀著,都會忍不住毛起來,覺得好像也身歷其境。

每一棟廢墟的故事,作者都會用類似「辦案」的方式拆解它的身世背景。

比方說:「從廢棄風車餐廳的葉扇沒有特殊風力引導設計來看,當時的業者應該打從一開始就沒有想用自然風力的想法吧。」

或是「從這家飯店到附近可能的都會區,其實都至少要兩個小時的車程,這樣來過一次也不會想來了,難怪後來倒閉了。」

或是「餐廳的營業策略本中有記載當時有舉辦過創意經營大賽,試圖挽回頹勢,但是後來沒想到連『將生魚片下面的冰塊墊高』這樣的idea都會得獎,看得出當時整體經營狀況已經不堪負荷。」

很奇妙的是,這本書其實不是在看廢墟的外觀,而是在探討廢墟的「形成過程」,也就是他怎麼從繁華到衰落的過程記錄

每次看完一篇,除了覺得「阿~時光就是會帶走些什麼」的感嘆,更多的其實是:這讓身在「現在」的我們,凍未條多了一些些自我警惕的味道。

公司的經營者怎麼經營公司?經濟不景氣怎麼找出路?當流行褪去後行銷怎麼轉變?

---其實這也不是這兩年關心的話題了,原來好早以前,這些廢墟就在印證著一切。默默的想告訴我們什麼。

瞭解歷史,才能知道未來怎麼走、知道如何不犯同樣的錯,我想....大概是這個道理吧。



作者中田薰說,雖然他還沒有辦法直接證明,但他總隱約覺得「廢墟的數量,與國力的衰退可能是成正比的」。雖然我也不確定是否如此,但每一個廢墟的形成,看來也是犧牲了許多人、或掙了很多人奮鬥的辛酸組成的。


昨天初看另一本書《文明的力量》,前面有一小段引用文字大概說明了一切:
「阿,廢墟!我向你們尋求教誨!」---弗爾尼,《廢墟》
我猜,我可能是因為這句話的連貫所以買了它XD...

幹,整個覺得「歷史」是個很有趣的東西阿。

5 則留言:

  1. 那妳應該會喜歡龍應台的書

    回覆刪除
  2. @ceo:

    最近的確是有想重頭看她幾本書的動機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我也常看廢墟,因為工作的需要.久遠的還有百年古蹟.
    進入廢墟之前,都要狂噴防蚊液.廢墟裡頭大約都住了一萬隻跳蚤,而且都幾年沒有進食,見到肥美的食物送上門,馬上撲上來狂啖一番.
    有一次驚見一個兇殺案現場,血濺得到處都是,嚇得我魂飛魄散.後來才知道,原來是恐怖電影借來拍攝留下來的.(可惡的屋主不早說)
    還有一次樓板破了,踩空的我從3樓直接掉下去.還好掉在一個鷹架上,嚇出一身冷汗.(廢墟裡的冷汗很涼耶!)
    結果第二天那個房子竟然無故火燒厝,燒個精光.
    可能是在警告我要我快離開吧?
    另外一個超級古厝,施工時工人一直抱怨碰到怪事.不過念在菲比膽小,就此按下不表.

    回覆刪除
  4. @小邱:

    真的可以去看看~聽說要出第二集了(還是出了?不太確定)

    @建築界戴錶:

    好精采喔!!!簡直可以出書了阿...廢墟靈異大全
    火燒厝也太可怕了....

    所長要講完整版也可以 超想聽....XD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