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6月9日

關於不求甚解的人生

今天因為遇到一位網路貴人,也因為相談中發現了工作上缺乏一些背景知識,造成執案的一些誤解和對某些案子的悔恨!而因為這一路的長談導致晚歸,更讓我有更多關於私生活的思考。這一路上有啟發、也有沮喪,但最後發覺:過去的「不求甚解」態度,影響力所及真的太大!

不求甚解」,是一種態度。不好的態度,包含工作態度、生活態度、感情態度。

它跟「隨性」有20%的雷同性,但比「隨性」更多了「盲目」和「自欺欺人」。

它跟「固執」有15%的雷同性,但比「固執」更多了「愚昧」,並可能帶來的結果是「遺憾」和「扼腕」。

「不求甚解」也可以分成幾個不同的面向:

1.  知道了第一個答案就好,何必要到第五個答案?太累了吧。

這是在疲累、厭煩、生膩的時候最容易發生的事,但 as 大家 know 的,當人類在疲累、厭煩、生膩的時候,惡魔就會悄悄的來到你的身邊...
「寫一點建議就好啦,幹嘛硬要寫兩點」
「昨天都查了網路露出了,今天應該就沒有了吧~」
「剛剛約時間他說當天都OK,那我就當天在跟他說是下午兩點吧,反正他都答應我OK了」

嗶---非常糟糕!第一類型的「不求甚解」,帶來的就是「品質不佳」和「最後花更多時間爭吵和修復關係」(我沒有吵架,我是在比喻跟客戶的關係)。

做人,要「精--準--」一點阿!如果客戶已經暴露了三個缺點,就應該要思考三個建議的給法;昨天查了網路露出,今天就還是要持續follow,那怕只有多一則、或甚至沒有(那是會很幹沒錯);約了時間就是要好好的約清楚,兩點就是兩點,以免引發後續不必要的爭端。

反正做人喔,咦~要精準啦。


2.  我想應該就是照著之前(或前人)的作法走準沒錯。

這是在「沒有思考過每個情形最佳解決辦法」的情況下發生的事。「情境理論」完全無法在這種人身上、或這種時刻派上用場。

[為什麼?因為之前的 format 是這樣阿。]
[為什麼?因為他叫我這樣做阿。](那他說得出理由,我說得出理由嗎?)
[為什麼?別人也這樣,那這樣至少不會出錯吧。]

嗶---非常糟糕!第二類的「不求甚解」,帶來的就是「做完了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or 好在哪裡」

腦子可是要每天動才會到老都健康阿!

每個案子都有不同的最佳解決模式,可是在聽取別人建議、或更好的答案前,我們先練習想清楚自己的答案,這樣在之後聽取別人的意見(或客戶的意見、或朋友的建議),也會更加的有fu,甚至可以激發更多的討論。因為你是帶著想法和意見來的,很快就可以激起交流,就不會淪為單一方向的「照做」,面向會看得更廣更深。

(上面這段好衛教口吻喔,職場衛生教育,天哪。)


3. 我想應該就是這麼糟,我就放棄吧。

這是在「極度悲觀」或「極度懶惰」的狀況下會發生。因為極度悲觀,所以覺得做什麼都好難;因為極度懶散,覺得否定之後放棄,比解決問題可以更省力。

[幹~媽的超難,我怎麼這麼雖接這種案子。做得到才奇怪吧。]
[幹~談感情會失戀真的很麻煩,那我不談戀愛了。]

人常常覺得自己很「孤單」、很「可憐」,其實是因為人常把自己放在小小世界裡,覺得所有的問題都要自己扛、自己解決真是太可憐了、太孤單了,當下再多的建議,似乎都很不識相。

可是那絕對是態度上的問題。因為我們根本沒有這麼孤單、問題也沒有這麼難。

怎麼證明?

這題不是證明題,有時候面對問題不是要去證明它難,而是去解決它更重要。  忍不住畫了螢光筆。



以上三種「不求甚解」,皆危害人生大矣,大家要多多小心注意,不要讓自己掉進「不求甚解」的洞洞裡。就算掉進去洞洞裡,也要趕快提醒自己爬出來喔!




一ㄜ...我講「洞洞」ㄟ。好幼稚。



(本篇網誌使用天空網誌匯出程式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