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9月2日

自己的文化工作室

因為看了工頭堅最近部落格的文章,進而知道之前很喜歡的一位旅遊部落格作家水瓶子,因日前看了工頭堅在網路上發起一個網路連署運動【要求北市府停止拆除古蹟】,因而有了成立「圓環文化工作室」的構想。

這個構想以純公益態度進行,水瓶子在談到創立緣起時寫到這麼一段話:

越了解越多,萌生了我想自己要成立工作室的想法,這個想法也不是要做多麼偉大的事業,只是想要記錄過去的生活,了解我們現在的文化,這件工作不做,當所有的老建築被改造之後,過了兩代,我們甚至不知道阿公、阿嬤是如何過生活的。

我曾經給我自己一些目標了,要在50歲前走過百大城市,寫出三千個景點以上,並且找出有興趣的百個主題,做出對十個城市不同面向的觀察,而這個工作室的成立,也是我自己目標的一個實踐,這些數字化的目標以最後一個最為艱鉅。


之所以叫做「圓環文化工作室」,其實也有他的原因。水瓶子說:「圓環文化工作室將會是在網路發聲的工作室,因為我從小曾經在那邊一段時間,附近有個二二八的發生地,也接近大稻埕迪化街的商業活動區,我們(也只有兩三個人)會用小小的力量,第一階段去訪談圓環附近的美食小吃店老闆,建立一些資料讓大家了解圓環人的生活,或許這個就要不少的時間去做了。」

我忽然想到過去我也曾這樣瘋狂的採訪過圓環附近商店的老闆,無薪的一項工作,除了興趣,我承認多半是為了電台的節目而做的。但那時工作的心態很快樂,每採訪完一個老闆,總覺得又聽了一段很精采且長達40年的故事。心靈的收穫總是很豐富。

踏入社會工作以後,有個光說但還沒練的計畫:當義工。原因不全是為了做善事,當然能幫助別人是很好的事情。但最大的原因是為了想多留一些時間做「沒有報酬」的事,有點像是想讓自己歸零,沒有物質的需求、很純粹的想把一件事情做好,有時候是很快樂的。

(無奈每到週末,不是加班就是整天都想睡覺,因此到現在還是得安慰自己:我很純粹的睡個覺,還不錯...)

水瓶子的精神很熱血,但動機卻也很單純。

常常在想,新聞媒體每天報導重複著事件,除了擠掉了我們公關的露出之外,也創造了所謂的「熱門」和「重要」事件。這些熱門事件是媒體「選擇」出來的,最有畫面又最具衝突性又最心驚肉跳的(肉跳...減肥嗎?),是首選。但是,真正參與其中的人,卻不到全國的1%人口。我們這些大多數的人依舊上著班、大笑著,偶爾討論幾句,但生活的型態沒有改變,門口的便利商店仍然營業,巷口的餐廳也每天高朋滿座。

只是,看著大眾媒體的我們,除了關心媒體報導的事情之外,那些99%沒有被報導在我們生活週遭運轉的事物,我們曾經試著了解過嗎...

所以,看到「圓環工作室」的計畫,讓我很敬佩也很感動。水瓶子選擇用這樣的方式愛台灣。(越來越討厭「這三個字」,泛政治化的影響讓他蒙上了不單純的色彩,請試著將他看做是七彩的顏色,謝謝。) 他認真紀錄台灣的每個角落、還有最真實的小人物,這對於媒體甚至於一些假公假義的公益團體/組織來說,不是什麼偉大的事件也上不了版面,但卻是最真實道地的台灣記錄。

不是說大眾媒體內容不好、不需要看,只是偶爾撇開那些主流,除了追求那些所謂「流行」的事之外,還有一些什麼--和我們切身相關//卻無關痛癢的//持續在發生的//快要瀕臨絕種的--在資源相對稀少的狀況下,也值得我們去關心。

你心裡一定也有你自己的XX文化工作室,只是你忘了持續接CASE罷了。




(本篇網誌使用天空網誌匯出程式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